影响人际交往的六大因素

dashandahai
dashandahai 这家伙很懒,还没有设置简介

0 人点赞了该文章 · 20578 浏览

一)距离因素
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廷格在1950年曾做了一个简单而有趣的实验。这位心理学家对麻省理工学院17幢已婚学生的住宅楼进行了调查,这是些二层楼房,每层有5个单元住房。住户住进哪个单元,完全是随机的。调查的对象是所有住户的主人,调查的问题是:在这个居住区中,和你经常打交道的、最亲近的邻居是谁?调查结果表明,居住距离越近的人,交往的次数越多,关系越密切。在同一楼层中,和紧隔壁的邻居交往的机率是41%,和隔一户的邻居交往的机率是22%,和隔三户交往的机率只有10%。多隔几户,实际距离增加不了多少,但其亲密度则大不相同。 不难看出,距离的接近程度与交往的频率有直接的关系,较小的空间距离有利于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。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,也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,由于距离的接近,如近邻、同宿舍的同学、同科室的同事等,反而人际关系比较紧张,可见,距离因素只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利用的因素,但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。

(二)相似因素
社会心理学认为,相似性是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,它包括年龄与性别、社会地位、经济状况、教育水平、职业、籍贯、兴趣、信念、价值观、态度等的相似,其中以态度、信念和价值观为最主要。 社会心理学家纽科姆,于1961年用现场实验法,对态度相似程度与吸引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。他以17个不相识的大学新生为研究对象,先测定他们对有关社会问题的态度、价值观以及个性特征;然后,将相似的大学生混合安排在几个寝室里。在16周的交往中,定期测定他们对上述有关社会问题的看法和态度,并让他们评定室内人员,喜欢谁,不喜欢谁。结果表明,在相处的初期,时空距离决定他们的吸引力;到了后期,则态度、价值观越相似的学生相互间吸引越大,要求住在同一寝室。 为什么彼此相类似的人比较具有吸引力?不同的社会心理学家,根据不同的理论,作出不同的解释。归纳而言,有如下一些:
(1)相类似的人,比如兴趣爱好相似的人,多愿意参加类似的活动。在这些共同喜爱的活动中,交往的机会自然较多,既能接近又能相悦,从而使人际间的吸引力增强。
(2)由于彼此态度一致,情投趣合,在一起交往能正确反映自己的能力、感情和信仰,对对方都会产生相当高的社会强化作用,维护和提高双方的自尊心,所以,自然会加强相互间的人际吸引力。
(3)对相似的人来说,相互沟通比较容易,误会和冲突比较少。即使本来并不太熟悉,也会比较容易消除陌生感,从而形成较强的人际吸引力。

(三)互补因素
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舒兹,以包容、控制和感情为人际关系行为的三个维度,把人际关系需求分为三类:
一是包容需求。表现为愿意与人建立和维持和谐、友好的关系。行为特征主要是容纳、沟通、参与、归属和随和。反之,则产生排斥、疏远、对立和退缩的行为特征。
二是控制需求。表现为乐于在权利和权威上与他人建立和维持良好人际关系。行为特征主要是愿意运用权利和权威来领导、控制、影响和支配他人。控制需求低的人,行为特征则主要是抗拒权威,或者模仿他人、追随他人、接受他人的支配。事实上,人人都有控制需求,只是程度不同而已。
三是情感需求。表现为愿意与他人建立和维持感情方面的良好关系。其行为特征主要是待人热情而友好、喜爱与人建立较为亲密的关系和富于同情心。情感需求少的人,则待人冷淡,无论是内心还是行动都疏远他人、厌恶他人,甚至憎恨他人。

舒兹将人的三类需求的行为,按照主动性与被动性进一步分为六种人际关系倾向:
主动性(e)被动性(w)
包容(.. I)主动与他人交往期待别人接纳自己
控制(.. C)控制他人希望别人引导
感情(.. A)主动表示友爱等待别人对自己亲密
(注:主动性、被动性与下面的包容、控制、感情分别组合,成为六种类型:el,wI,eC,wC,eA,wA)
有人发现彼此在需要上、性格上或期望上相异甚至相反的人容易互相吸引。比如:喜欢主动与他人交往的人(el)与期待别人接纳自己的人(wl)容易互相吸引;乐于主动控制他人的人(eC)与希望别人支配自己的人(wC)容易互相吸引;愿意主动表示友爱的人(eA)与习惯等待别人对自己亲密的人(wA)容易互相吸引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:脾气暴躁的人和温和而有耐心的人能友好相处;活泼健谈的人和沉默寡言的人能成为要好的朋友,甚至发展成终生的伴侣。有人研究后认为,互补因素对人际吸引的作用,大多发生在友谊深厚的朋友之间,特别是异性友谊或夫妻之间。

(四)才能因素
社会心理学家阿诺森,1969年做过这样一个实验:让被试者聆听四种不同的录音,并告诉他们这些录音都是智力竞赛候选人的录音。其实,四种录音的内容虽有所不同,但都是由一个人录制的。其中两个录音所显示的候选人显得十分聪明,学业与课外活动也很好;另外两个录音的候选人显得天资中等,学业也是中等。录音中有一位聪明者和一位中等资质者因不慎打翻了咖啡,溅得满身;其他两位没有发生意外。听完四种录音后,要求被试者指出他们对不同候选人的喜爱程度。结果发现:那位聪明但打翻了咖啡的候选人最受喜爱,而中等资质也打翻了咖啡的人最不受喜爱。 相对而言,一个有才华、有能力的人,容易博得人们对他的喜爱。如果一个有才华、有能力的人,是“人”,而不是“神”,就更容易博得大家的喜爱。金无足赤,人无完人,是人就会有缺点,就可能犯错误。因此,一个有才华、有能力的人暴露出弱点和缺点,不仅不会影响人际吸引力,反会使人们认为他是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实实在在的人,不会变为差距太大而不敢与之交往。另一方面,才华和能力欠缺的人,若时常表现出失误或不擅长,会更容易让人感到他无能,因而会进一步削弱他的人际吸引力。

(五)仪表因素
戴恩 1972年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:让一些女大学生分别看容貌美丑不同的两个7岁女孩的照片。照片下面的说明文字完全相同,都说照片中的女孩曾有某些过失行为,要求大学生们评价这两个女孩平常的行为是否经常越轨。结果发现:对容貌美的女孩的评语偏向于有礼貌,肯合作,行为纵有过失,也是偶然的,可以原谅的;而对容貌丑的女孩的评语,多认为她会是一个相当严重的“问题儿童”。 还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,让被试者阅读附有作者照片的一些文章。文章有的水平高,有的水平低,作者有的漂亮,有的不漂亮,让对照两组的被试看不附照片的文章。看完后,让两组被试评价文章水平的高低。结果表明,对作者外貌好的文章评价高,对作者外貌差的文章评价低些。 在多数情况下,和外貌漂亮的人打交道,心情比较舒畅,而与外貌不漂亮的人打交道,心里容易产生不太舒服的感觉。
为什么外貌能影响人际吸引力呢? 我们知道,爱美是人的一种天性,人类就是在不断地追求美、探索美、创造美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。从心理学的角度看,外貌能产生晕轮效应。特别是对不熟悉的人,这种效应容易使人产生以点带面,以偏概全的不正确认知。比如某人的长相漂亮,就容易使人以为他还具有其它一系列好的优点和美德,如心地善良、品德高尚、性格良好等等。然而,事实上,相貌美与心灵美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。《巴黎圣母院》中的敲钟人就是一个容貌丑陋,但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的人。随着交往的深入,容貌对人际吸引力的影响将会逐步减弱直至消失。交往越深入,人们越会忽略相貌的因素,而更重视内在的美。 当然,除了相貌之外,仪表因素还包括穿着、体态、风度等因素,它们都对人际吸引力有影响,因此,为了增强自己的人际吸引力,我们根据自身的特点花点功夫“包装”一下,使自己变得更漂亮、更得体、更有风度是很有必要的,是无可非议的。

(六)个性因素
有利于人际吸引的个性特征依次排列为:
(1)尊重他人,关心他人,一视同仁,富于同情心;
(2)热心集体活动,对工作非常负责;
(3)持重,耐心,忠厚老实;
(4)热情,开朗,喜爱交往,待人真诚;
(5)聪颖,爱独立思考,成绩优良,乐于助人:
(6)重视自己的独立性和自治性,并且有谦逊的品质;
(7)有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:
(8)有审美眼光和幽默感,但不尖酸刻薄;
(9)温文尔雅,端庄,仪表美。
不利于人际吸引的个性特征依次排列为:
(1)自我中心,只关心自己,不为他人的处境着想,有极强的妒嫉心:
(2)对集体工作缺乏责任感,敷衍了事或浮夸不诚实或完全置身于集体 之外:
(3)虚伪,固执,爱吹毛求疵;
(4)不尊重他人,操纵欲、支配欲强;
(5)对人淡漠,孤僻,不合群;
(6)有敌对、猜疑和报复的性格;
(7)行为古怪,喜怒无常,粗暴,粗鲁,神经质;
(8)狂妄自大,自命不凡:
(9)学习成绩好,但不肯帮助别人,甚至瞧不起他人;
(10)自我期望很高,气量狭小,对人际关系过分敏感;
(11)势利眼,想方设法巴结领导而不听取群众意见;
(12)学习不努力,无组织,无纪律,不求上进;
(13)兴趣贫乏;
(14)生活无拘束。


(专业)黑暗三联征/黑暗人格十二条测试(Dirty Dozen,DD)

发布于 2014-11-18 08:44

免责声明:

本文由 dashandahai 原创发布于 问心网 ,著作权归作者所有。

登录一下,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,贡献精彩回答,参与评论互动

登录! 还没有账号?去注册

暂无评论

相关文章

推荐内容

人际交往中的四种心理效应
与朋友交往需注意的十个问题
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.1.0 © 2024 京ICP备16026936号-2